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澎湃新闻
2025年一季度,主动权益基金领跑公募业绩榜,前三名基金均重仓机器人赛道。
整体来看,澎湃新闻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全市场4511只主动权益基金(其中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只统计初始基金,下同)在2025年一季度平均收益率为3.88%,有89只基金前两月的收益率超20%。其中,鹏华碳中和主题、平安先进制造主题、永赢先进制造智选领跑。
展望2025年,上述三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在最新披露的2024年报中表示,均看好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相关投资机会。
前三名基金一季度业绩均涨超50%
截至2025年3月31日,由闫思倩管理的鹏华碳中和主题A、张荫先管理的平安先进制造主题A、以及张璐管理的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包揽前三甲,一季度业绩依次为60.26%、53.65%、52.32%。
第四至第十名分别为前海开源嘉鑫A、中航趋势领航A、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前海开源盛鑫A、华富科技动能A,前一季度业绩均超37%。
具体来看,一季度冠军基——鹏华碳中和主题A的前十大重仓股依次为北特科技(603009)、禾川科技(688320)、五洲新春(维权)(603667)、步科股份(688160)、双林股份(300100)、肇民科技(301000)、斯菱股份(301550)、兆威机电(003021)、中坚科技(002779)、贝斯特(300580)。
再从最新披露的2024年年报来看,震裕科技(300953)、金沃股份(300984)、汉威科技(300007)、华依科技(维权)(6880710)新进该基金隐形重仓股行列。上述4只个股年初至今涨幅均超30%。
闫思倩在2024年报中表示,对于2025年宏观经济触底修复保持乐观,财政与流动性充裕,证券市场预计总体表现较好。在她看来,整体大盘机会较好,宏观经济基本面需要更多的经济政策支持,科技成长仍是长期景气赛道,该组合将重点把握更多成长行业及个股α机会。
闫思倩指出,碳中和基金主要投资于新能源、制造业等行业。新能源为代表的制造业,主产业链经历过供给侧出清,需求仍持续增长,股价和基本面都在历史底部,具备长期机会,可以长期选股。新能源相关制造业涉及成长方向较多,比如新能源汽车企业,新的技术和业务升级包括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AI能源相关等。
她预计2025年碳中和仍是全球发展趋势,能效提升,智能升级,制造业升级,低碳环保等,是其关注的重点。
她认为,具备下面几个方面优势的个股,未来投资机会更加显著:一是,需求持续超越行业增速的景气机会。以锂电池为代表,锂电需求展望终局至少还有5倍增长空间;二是,供给侧改革产能出清的机会:光伏供需比接近200%、亟需类似水泥钢铁的供给侧改革;三是,出口链机会:贸易摩擦利空落地之后,出海业务盈利仍好于国内,龙头在东南亚、欧美等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仍有提升机会;四是,技术升级,或新兴产业机会。
“尤其是从0到1的新兴产业空间巨大,随着产业落地,从0到1到从1到N阶段,可以具备几倍成长空间。例如人形机器人和无人驾驶。人形机器人国外以特斯拉、Figure和1X为代表;国内以华为、赛力斯、宇树、优必选、小米和智元为代表,随着这两年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从0到1的阶段刚刚开始,量产元年有望出现在2025年。”闫思倩称。
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破晓之年
一季度亚军基金、季军基金的基金经理则同样看好人形机器人赛道。
2024年下半年,亚军基金平安先进制造主题的隐形重仓股为恒工精密(301261)、禾川科技(688320)、贝斯特(300580)、中坚科技(002779)、星源卓镁(301398)、奥飞娱乐(002292)、蓝黛科技(002765)、震裕科技(300953)、雷赛智能(002979)、南京化纤(600889)。
平安先进制造主题的基金经理张荫先表示,人形机器人在特斯拉及众多新势力的资本加持下,叠加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其软件、硬件性能不断迭代升级,量产步伐越来越快,同时也催生众多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方案的投资机会。
他进一步指出,当前市场对于机器人本体里面的直线关节、旋转关节研究比较充分,后续会花更多精力去研究“穿针引线”(电子皮肤、深度相机、激光雷达、六维力传感器、灵巧手、腱绳)、轻量化 (镁合金、铝合金)、新型传动方案、新制造工艺、新材料等方向的投资机会。
2024年下半年,季军基金永赢先进制造智选的隐形重仓股队伍中则新进了震裕科技、豪能股份(维权)(603809)、浙江荣泰(603119)、旭升集团(603305)、蓝黛科技。
基金经理张璐预测,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破晓之年——关键词是定型与量产。2025年机器人另一重点在于找到落地场景,实现商业化闭环将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重点在于核心零部件和AI感知决策层,随着AI技术革命带来有“脑”的机器人的智能化新趋势演绎,软件算法、AI 技术或成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厂商的技术护城河。
“当前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与智能驾驶L1-L5级别对比,基本相当于L1到L2层级,智能化水平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张璐称。
他将继续关注三条投资主线:一是机器人中技术壁垒高、成本占比较大的硬件环节,如减速器、丝杠、传感器、电机等环节;二是AI 技术革命带来的机器人智能化新趋势环节,如大模型、运动控制、机器视觉、语音交互等板块;三是中下游领域中可能有爆发式需求增长的爆款机器人本体及相关应用公司。
有话要说...